隋唐以前,中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,但属粗放饮茶。当时 的饮茶器具,除陶瓷器外,民间多用竹木藤等天然材料制作而 成。陆羽在《茶经畠四之器》中开列的24种茶具,多数是用竹木 制作的。这种茶具,来源广,制作方便,对茶无污染,对人体又 无害,因此,自古至今,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。但缺点是不能长 时间使用,无法长久保存,失却文物价值。只是到了清代,在湖 南茶乡益阳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,它既是一种工艺品,又富有实 用价值,主要品种有茶杯、茶盅、茶托、茶壶、茶盘等,多为成套 制作。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,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, 外套用精选慈竹,经劈、启、揉、匀等多道工序,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,经烤色、染色,再按茶具内胎形状、大小编织嵌合,使 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。这种茶具,不但色调和谐,美观大方, 而且能保护内胎,减少损坏,同时,泡茶后不易邊手,并富含艺 术欣赏价值。因此,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,不在其用,而重在摆 设和收藏。 湖南许多茶区,如古丈、益阳、邵阳、君山等也是著名竹木 之乡,历史上这些地方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,在湘西一些农村还 有用葫芦作盛茶用具的,炎热天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务农,用葫芦 装茶特别方便,这些用具价廉物美,经济实惠,但现代已很少采用。至于用木罐、竹罐装茶,则仍然随处可见,特别是作为艺术 品的黄杨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,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,也有 一定的实用价值,在旅游产品市场很有销路。 在竹制茶叶器具中,以邵阳翻簧竹刻最为有名。它创始于清 代乾隆年间,其工艺是巧妙地将楠竹的内簧制成器具的表面,即 翻簧竹板,再制成茶叶盒、茶叶筒等各种器具,然后在上面雕刻 作画。雕刻技术有线刻、浮雕、沉雕、阴文雕、阳文雕、镂空、电 缓、压烫、腐蚀、镶嵌等。图像多为兰竹花卉、鸟兽虫鱼、仕女人 物、山川胜迹等。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,邵阳翻簧竹刻 曾获银牌奖。 竹木质地朴素无华且不导热,用于制作茶具有保温不烫手等 优点。另外,竹木还有天然纹理,做出的茶具别具一格,很耐观 赏。目前主要用竹木制作茶盘、茶池、茶道具、茶叶罐等,也有 少数地区用木茶碗饮茶。 2015茶博会*徐州9.11开幕诚邀您的加盟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