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“沸水高冲”】 @大运:常有学茶艺的大姑娘小媳妇与我争论泡茶手法,认为我奉行了二十年的“沸水高冲” 太过粗犷上不得台面儿,与她们老师所教相去甚远。 在我看来,这个争论根本无意义,沸水高冲原本就是泡茶手法中的一种,无需和茶艺中的其他手法一较高下。 茶艺不等同于茶艺表演,本质不同。 茶艺,泡茶技艺,手艺,一切都在手上,自然而然,不哗众取宠。 泡茶更好喝,自己爱喝,别人也爱喝,那就叫茶艺高超。这需要大量了解包罗万象的相关知识,需要精通茶的前期制作工艺,需要与茶农和制茶人甚至存茶人做充足的沟通。 茶叶拿到手里,要通过多次尝试调整手法,调整手法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,通过调整手法遮蔽茶叶的已存在的缺陷,缩小缺点突出优点。 茶叶拿到手里毫不犹豫用茶艺课程的手法泡之,那叫茶艺表演,优缺点不了解,只针对这款茶的茶性都不了解,谈什么泡茶技艺,还不是茶艺挂嘴边蒙外行。 沸水高冲,可以直接剔除很多原料或工艺不合格的茶,是不好看,可泡茶为的是什么呢,喝。多优美的手法或者漂亮茶汤,顶多看个一两眼,你会看上半小时再去喝冰凉茶汤吗,是不是失去了本意。 沸水高冲,烫坏了又砸坏了茶,那个茶要是能被烫坏砸坏,本身就是最大的缺陷。 能被烫坏的茶肯定是纤维没筋性,不该采强行采或者工艺上严重破坏了纤维结构,几道水下来叶底就糜烂了,手指一搓一滩泥。 能被水流砸坏断碎的,首先说明干茶的含水率有大问题,其他也没必要一一列举了。 沸水高冲本来就不是为了好看的,不能因为不好看,就把它强加到 “下里巴人” 的层次上去。 沸水高冲,茶品质量高下立判。 【管它是几年的呢,好喝才是关键】 @77丹青菩提77 :普通茶友真正应该相信的是自己的口感,而不是所谓的年份,口感是最关键的,空有年份除了能唬人,什么都不是,一饼普洱茶,如果你感觉它是干净的,口感不错,价钱合适,觉得值,就买下好了,管它是几年的呢,好喝才是关键。 【发酵】 @终南茶阮:发酵是大自然对人类味蕾的一大馈赠,通过神奇的生化过程,茶叶可以产出花香、果香和木香。普洱茶的发酵是大地、茶人与时间共谱的传奇,制好的新茶经适当存放与时间的沉淀,每年皆会带出不同滋味的转变。 【清幽客】 @图说建阳古代刻书:宋·王商翁《白云寺》:幽人何处住,古寺白云高。问路不知远,到山方觉劳。半窗看竹石,一枕听松涛。我亦清幽者,煮茶读楚骚。 文士最喜欢一起品茶的对象是僧人、道士、幽客。幽人住在白云寺里,诗人不知道有多远,但到寺之后,才发现很累。可见白云寺应该是远离城市的。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竹石,睡时能听到风吹松林的声音,如此幽静,诗人在这里感到自己也是清幽客。什么都不用想,和幽客一起煮茶读离骚。僧人、道士、幽人的相同之处是,居住在深山幽寺之中,远离世俗的尘嚣,诗人们与他们一起品茶,一方面是对闲适生活的追求,另一方面是在乱世中为自己寻找一块解忧之地。最终表露出来的是渴望回归自然的避世之心。 【无言之美】 @凡间茶语:一杯茶,不必像唐诗那般浓烈,也不必像宋词盛丽,只需如魏晋隐逸之风那般,慢慢喝,静静品,清淡寂静便可。茶是温和的,内敛的,不动声色的。因为无言是美,内敛是美,品茶不语是美。喝茶,是一段缘分的开始、见证。在一盏茶的光阴里,与你相识,相知,谈论风月,休憩心灵。 【世相】 @芒格内部讲话:【快速致富的想法相当危险】2003年,我在韦斯科金融公司年会上讲过一个故事,有一位年轻人曾经问他如何才能快速致富? 我的建议方法是日复一日地与耐心“一决高下”,并为偶一为之的快速出击做好准备。平时能沉得住气的人,之后就会有少数几次机会可以赚得盆满钵满。 巴菲特也有类似的观点:投资,不要急于求成。股票市场旨在实现将钱“从活跃之人到有耐心之人”之间的转移。
|
|
|
|
|
|